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简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CN:13-1330/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内容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增加GIS、GPS、RS方面的版面,同时刊登一些浅显易懂的实用技术类文章,以增加读者的层面。
杂志文章特色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经济地理与旅游环境,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3S研究与应用,自然地理与国土资源,遥感科学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国土研究,区域经济,专题研究,旅游开发,地理信息理论与方法,优秀博士论文推介,环境与生态,GIS并行算法,报道,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专栏,城市遥感,理论与方法,农业高光谱遥感专栏,应用与拓展,多规融合与土地利用,地理空间数据挖掘与空间分析,短评报道,空间信息技术,研究进展与综述,遥感科学与技术,书评
摘要:城市遥感作为遥感科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生态文明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城市遥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城市遥感”专栏导读,该文从研究目标、对象、数据源、模型、方法等方面系统综述了城市遥感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城市遥感的发展趋势是面向更重大的需求、采用更丰富的数据、发展更先进的方法、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实现更精细的表达、服务更广泛的对象。
摘要:基于2000年和2010年的GlobeLand30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针对全国320个地级以上城市,应用凸壳原理提取城市范围,分析城市规模及其增长率的区域分异规律,刻画城市扩张模式和生态用地特征,揭示扩张模式与城市规模及其增长率的相关性和扩张模式对城市生态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规模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2000-2010年的城市扩张以东部最为剧烈,华南和东北相对缓慢。2)填充型和延伸型两种城市扩张模式并存,不同区域各具特征;扩张模式与城市规模相关性较弱,但随城市规模增长加快而向延伸型模式转化,当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则倾向均衡式扩张。3)城市生态用地指数呈现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规模较小且增长较快的城市,其填充型扩张可能挤占生态用地,而延伸型扩张则可以避免对生态用地的影响。
摘要:水泥、钢铁、煤化工、油气开采/炼化等部门的工业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了解其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有利于加深理解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模式。Suomi-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夜间热异常产品通过探测夜间热异常现象为提取工业热源并确定其类型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对各类工业热源判别特征理解的匮乏,提取并确定不同工业热源仍是一项挑战。该文提出一种综合“空间—时间—温度”维度的面向对象法,通过分析工业热源与其他类型热异常(如生物质燃烧)的时间、空间、温度分布差异,分割工业热源对象;建立样本数据库,生成水泥厂、钢铁厂、煤化工厂及石油炼化厂等温度模型。以我国重工业基地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分割出264个工业热源对象,其中221个分类正确,总体分类精度为83.71%;研究区工业热源类型以钢铁厂、煤化工厂相关热源为主,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唐山市和邯郸市。
摘要: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常用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方法。现有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往往受行政单元的限制,主要从大尺度、宏观的角度开展评价,难以对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尤其在城市群这样内部差异较大、急需协调发展的地区,评价结果解释和应用更是存在明显的限制。随着遥感数据产品的不断丰富,与生态足迹模型相关的人口、生产性土地面积等指标往往在遥感数据产品中可以定量、定位地表达。该文结合遥感解译获取的NPP、人口密度、土地覆盖等产品,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格网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城市群为研究区,在修正当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估算了研究区2005-2010年公里格网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研究区生态足迹的空间格局。
摘要:时间升尺度方法多用于减轻或消除卫星观测数据的缺失对城市热环境遥感研究的不利影响,然而不同时间升尺度方法对城市地表热岛强度计算是否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在多时间尺度上如何变化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对SMW平均法、ATCS和ATCE模型法3种时间升尺度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总结了3种方法对城市地表热岛强度计算的影响及规律。结果发现:模型法(ATCS和ATCE)与SMW平均法的时间合成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晴空像元比例对基于3种方法生成的热岛强度影响显著,但随比例增加,热岛强度值愈加接近;多时间合成尺度下,SMW平均法和模型法计算的年内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在不同的季节;随时间合成尺度的增大,SMW平均法的热岛强度变化较大,而模型法的热岛强度变化较稳定。总体表明:当卫星观测数据较多时,SMW平均法能够有效监测城市热环境;若卫星观测数据较少,应优先选择ATCE模型法。
点评详情